大型佛教记录片《超越轮回》系目前全网络最受欢迎的佛教影像制品,该片通过对当代高端影音手段的精彩运用,为观众深入浅出的读解出流传2500多年的经典佛教绘画《六道轮回图》所讲述的生命流转的发生原理、过程和人生存在的价值真谛……
佛说,生命有四种形式:从光明走向光明,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光明走向黑暗,从黑暗走向黑暗。
你的生命呢?
2001年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 、2001年9.11、2002年莫斯科剧场人质事件、2003年SARS、入侵伊拉克、伊朗大地震 2004年东南亚海啸、别斯兰人质事件、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禽流感预言将死去500万--一亿人
谁是操纵者?
在2500多年前的古印度,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摩羯陀国的琉璃王因为被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侮辱,发誓要消灭整个释迦族。佛陀劝阻了三次,最终还是没能阻止琉璃王。当琉璃王的军队攻进迦毗罗卫国的时候,佛陀的弟子中被称为神通第一的目键连尊者祈求佛陀前去相救。但佛陀说这是释迦族的因果,暂时很难改变。目键连尊者便发慈悲心,自用神通将五百个释迦族人装入自己的钵内,投至空中护佑。
然而,当屠城结束,尊者把钵拿下来看时,这些被他护佑、身藏钵中,自以为可以平安避祸的人也早已化为了一滩滩的血水,无一幸免。
目键连尊者祈请佛陀为他开示此因果不虚的道理。原来,在许久以前,迦毗罗卫国附近有一个村庄,村内有一个湖泊,湖中原本自然生养着许多的各种鱼类,然而有一天,湖内的鱼被村民全部撒网捕杀,以满足口腹之欲,连最后一条大鱼也未能幸免。全村人中除了一个小孩以外,各个的嘴上都沾满了鱼儿的血腥。而这个小孩虽未吃鱼肉,但却在看到鱼儿们在地上痛苦的翻滚时,因为好奇而露出了一个笑容。
因果不虚,彼时的大鱼转生为此时的琉璃王,军队就是曾经被人吞咀嚼咽的诸多小鱼,当年村里杀鱼吃鱼的人们就是如今反被杀戮的释迦族人。而那个没吃过鱼肉的小孩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即就只是因为当时的一个随喜杀生的微笑,在这场屠杀中,释迦牟尼佛也示现了头痛三天的因果业报。
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坏,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百业经》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愿意享受幸福安乐,也没有一个人不想远离痛苦灾难。但自从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得不感受生老病死、爱恨别离等各式各样的痛苦,即便是有暂时的欢笑和喜悦,也不过如露珠闪电、梦幻泡影般转瞬即逝,了不可得。
我们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我们?我们将何去何从?生死之间悲欢离合的命运是谁在主宰?我们生命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幅著名的佛教绘画《生死轮回图》,画中所描绘的正是针对上述问题的解答。
整个生死大轮,由一个凶恶的怪兽掌持。这个露出獠牙的凶猛怪兽,便是轮回死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阎王。
死主到底是谁,为什么一切众生的生死都由它来掌持?它是怎样掌握众生的生死的?死主的生死又掌握在谁的手里?
大圆轮告诉我们认清自身处境的方法,画中的二十一个图格对我们为何落入以及如何落入现在痛苦堪怜的处境的根本原因作了回答。此外,它也提供了下列疑惑的答案:是什么因素教我们为善、让我们作恶?六道分别是哪六道?因果循环又是什么?
画中位于图心的圆格说出了根本问题。格内有三种动物:猪、蛇和鸽。
猪代表根本无明,也就是愚痴。这种无明不仅是一种无法理解事物真相的无能,而且是对于包括自己身心在内的万物真相的一种主动误解。错误的执着事相有一种比其自身更加具体化的存在。
猴子捞月的故事是对无明的解释方法之一。水中的月亮并不实有,但猴子们却认为这是真实的月亮,当它们企图将月亮捞起来的时候,不仅发现一无所获,同时由于树枝不堪重负,猴子们纷纷落入水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故事有很多个版本,但这个版本的结局恰恰向我们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迷惑于无明的结果必将使你付出惨重的代价。
由于不了解事相的本性,我们很容易被无明愚痴驱使,对自己喜欢的事物产生贪爱心,贪爱由鸽来表义。进而对任何讨厌或阻挠欲望的事物产生憎恶感,嗔恚由蛇来表义。这三项烦恼-愚痴、贪爱和嗔恚被称为三毒,因为他们扭曲了我们心灵的外观。
在这个版本的《生死之轮》中,鸽子和蛇从猪的嘴巴里吐出,象征贪爱和嗔恚必须依赖于愚痴,没有愚痴就不会产生贪嗔。而鸽子和蛇的口里衔着猪的尾巴则说明了贪爱和嗔恚还会反过来助长愚痴,导致混乱、迷惑和晦暗。
这三项烦恼每时每刻都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和结果。这三项烦恼,也正是令我们不断流转轮回生死的根本原因。
《超越轮回》05 业
当代科学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正常人的大脑每秒可以接收到4000亿比特的信息量。而其中人们能够分辨识别的仅仅是其中的2000比特--和自己当前利益相关最大化的2000比特。当然,这个利益指的并不仅仅是金钱,也有可能是你当时的某种情绪或是一种特别喜好。如果我们换一个佛教的名词来读解这个科学结果,那就是“我执”。人的贪婪、嗔恚和愚痴构成和强化着每时每刻的我执。于是人们就会不断的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做下或善或恶的行为,包括起心动念。这就是“造业”。
业,也叫业行,是一个人的起心动念和行为结果。每一个产生的业都会在未来成熟,造成结果。自种善因,自得善果;自种恶因,自得恶果。真实不虚的因果关系其实就是自然界构成的最基本规律。比方说有时会表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者是“瓜熟蒂落”。
正因如此,业也就成为了导致生死之轮轮转不息的推动力。
《超越轮回》06 六道
紧绕着轴心的两个半圆代表源自贪、嗔、痴三毒的白业和黒业,也就是善业与恶业。在黑色半圆里的人们忙着制造恶业,他们的脸朝下代表恶业会将他们带入较低的生命层次。在白色半圆里的人们从事着善行,他们的脸朝上象征善行会将他们提升至较高的善道。
行善、造恶的结果所造成的六道由围绕着两个半圆的六个图格来表示。六道中每一道都不断处于轮转状态之中,因此,即使整个大圆轮基本上一分为二:在上的三个图格代表天、阿修罗和人这三善道,在下的三个图格代表旁生、饿鬼和地狱这三恶道,但却没有任何一道能够超脱轮回的生死流转。
第三圈的最上格是天道。在那里天人们享受着幸福而且长寿的生活。然而他们出生在天道凭藉的是过去生中行善的业力,一旦福报享尽,仍会往下五道沉沦,尤其可能是三恶道。在他们寿命行将终止的时候,他们知道自己因为耽溺享福而不思修福,结果会使自己转生于痛苦的其他道--这种体忍使他们觉得格外悲痛。
在天道的右方是阿修罗道,注意看图里,结满果实的果树长在他们的土地上,有位阿修罗正拿着一把斧头想要砍树取果。可硕果累累的部分却属于天人的范围。使这位阿修罗无论如何努力也摘不到长在自家土地上的水果,而天人们却正在享用着从阿修罗土地上长出来的食物。这导致了阿修罗对天人的巨大仇恨和两者间永无止境的战争。
人道位于图中的左上角。这一道众生必须忍受饥渴、冷热和亲人别离,被敌人侵害等痛苦;想要的求取不到,不想要的却又往往无法避免。不仅如此,人还必须遭受生、老、病、死的不断折磨。图中包含了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从屠宰动物到出家修行的都有。这些迥异的活动也正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人的一生是有可能因为接收了教育而有所改变的。从这个角度看,那么天道固然较为崇高也较为幸福,但却缺少了人道众生所独有、能够改善生命的机会。人道苦乐交杂,虽有苦,还不至于极苦,足以激发人们求变的意念。这一点很重要。
在转轮的下半部,我们可以看到右边有一个畜生的国度。使这一道众生受苦的是,他们的生存往往只是为了供应其他众生的使用。
在旁生道的左 面是恶鬼道。饥渴是最让这一道众生痛苦的原因,他们会一直不断的寻找食物和饮水,但问题是它们不但找不到食物,甚至连饮食的名字都无法听到。他们有着巨大的肚皮和胃口,但是喉咙却非常细小,小到仅能吞下微量的食物。不过就算他们能找着少量食物进食,这些食物也会沿着喉咙一路灼烧到腹内底部。
最下面的一个图格画的是地狱道,包括八热地狱、八寒地狱以及近边地狱和无间地狱。地狱的苦难情景指出了一项我们总也学不会的道理,就是我们应当避免随喜好与憎恶而冲动行事,因为那会使我们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超越轮回》07 六道皆苦
我们无法用具体的形象去描绘六道的全部情境,曾经在八世纪游访西藏的一位印度知名学者--莲花戒论师说过,我们不应该以为六道众生所受的痛苦只有六道所属众生才必须承受,人类的生命里其实就已经具有了六道众生的各种痛苦。
那些因为自己的愤怒,贪婪等原因而遭受巨大身心折磨的人所受的苦和地狱众生没有两样;那些贫穷卑贱为饥渴所苦的人们正遭受着和饿鬼道众生相同的磨难;而身为没有自主权的奴役,或是遭受压迫的人们也与旁生道众生一样,苦于没有自由。当然,有些人的一生中也会有比如“荣华富贵”或者是“否极泰来”的时候,但这些快乐是如此的脆弱和让人无法掌控,不仅短暂、不稳定,尤其是当它面对人的生老病死时显得是那样的不堪一击。
《超越轮回》08 十二缘起
(十二缘起圈)
第四圈,也就是最外圈的十二个图格详细的为我们描绘了这个过程。这十二个图格称为十二缘起,或者叫十二因缘,因为它们解释了生命受困于轮回的因果关系。在仔细说明以前,先让我们看看这十二个缘起有哪些内容。
轮回从无明开始,无明激发了行。行终止后产生于意识的习气叫做因识,果识是因识所导致的投胎,两者之间可能会间隔上很长一段时间。新生命时期的开始叫做名色。名色会发展成六入,这是胚胎的不断发育,当身体形成之后,就发展出触。由触而产生受。由受产生爱。由爱产生取。由取发展成有,也就是这个生命终结,下一个生命开始前的最后一个阶段。由有产生生,下一生命即从生开始,生再继续形成老死。
《超越轮回》09 无明
一个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盲眼老人所代表的无明是第一缘起。以老人作为代表是因为轮回没有起始;眼盲是因为看不见人和事物的真相;拄着拐杖则是因为尽管无明能产生众多的痛苦,但却没有真实的基础,而正因为无明不是奠基于实相,自然能被智慧所破解。
无明有两种:
一种叫根本无明。它是对人与事相产生错误认知的一种识体。
另一种叫支分无明,它所误解的对象是因果循环,也就是业报。这种无明让人看不清种什么因会招致什么果。它还会增长邪见,像是教人以为行恶会产生快乐等。
我们在前面的内容里已经对无明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不幸堕入轮回恶道的话,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造了杀业。那么你谋创、执行、一直到完成杀业的这段时间的错误想法和懵懂就是引发这个特有行为的无明。
如果要是除去了无明,知道造作恶业将来会遭受什么恶果的话,根本就没有人肯去造业,还有谁会去杀人、偷窃、耽溺于不正常的行为、说谎、搬弄是非、侮辱他人、或者是无意义的喋喋不休呢?
《超越轮回》10 行
图中第二格以陶匠制陶来象征第二缘起--行。陶匠取土制陶会做出新的器皿,并且陶匠一旦启动转轮,不需要多花力气,转轮自然会持续旋转,同样的,有情众生一旦发生业行,就会在心识里种下习气种子,而这份习气能一直横行无阻,直到产生果报。
业行从善恶的发心、造作的方式、受报的时间和结果、总体与细节及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等多个角度可以区分成不同的情况。但造作使人投胎善道或恶道的完整行为过程必定包含下列五个因素:
1 发生意图2 确认作意的目标3 加行准备 4 正行完成 5 业行完成前原先意图不曾改变
举例来说,你原来预谋杀害一个人,结果杀死的却是另外一个人,那么这种业行固然是恶行,它的果报也当然会是恶报,但却还不足以构成一个能够决定你下一生去处的特定完整业行。不完整的原因是因为你并没有杀死你原本打算杀死的人。业行要完整还必须具备另一个条件,那就是第五条--原先的意图不曾改变。再举例来说,如果受害者没有立即死亡,而你想着:“这真是可怕,我不应该杀人的。”那么即使这个受害人不久以后死亡,这个行道仍然不算完整。然而即使不完整,这业行的果报依然极为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示给我们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及时的忏悔和改正行为是多么的重要。
《超越轮回》11 识
一只猿猴代表第三缘起“识”。聪明好动的猴子很能代表识体飘来荡去的灵动特质。在十二缘起里,识又可分为两种--因识与果识。
由第一缘起无明引发的第二缘起业行一旦完成,其功能便会流入当时的心识。这个短暂的心识,就叫做因识,在业行完成的当下立即发生。因识指的是沾染善恶的潜能种子,是个中性的识体,所以无论是善是恶都能沾染。
以善、恶或德行、非德行的方式烙入心识的这种业行习气具备一种功能,它能够决定有情众生未来生投生的地方。而决定今生的功能则有可能来自于过去任何一生中所造作的无明业行:这个过去生可能是今生以前的百万生,甚至是在百万亿年前的某一生,不断累积过来。根据习气功能力量的强弱,它还会决定一个人的现世寿命长短,比如说我们知道的放生长寿、杀生短命等。这种决定性的功能由我们的业行习气滋养的表现如下,像是有人问我们:“要是有下一辈子,你想当什么?”我们会立刻回答:“我想当什么什么”等,又或者有些人从小就喜好杀生,而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天生慈善平和。这的确昭示出我们其实一直受自我业行习气的牵引,在知觉或不觉间孕育着某些功能。
然而从实际角度出发,我们又几乎无法控制自己能够不被习气牵引。比如在睡梦中,我们常常会感受欢乐、恐惧和痛苦,甚至有时会变成一只小狗,但我们却很难改变自己在睡梦中的处境。同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将自己置于“怒不可遏”或是“情不自禁”的“失态”境地。那么,学会控制处于生命临终时的牵引习气,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件难比登天的事。
《超越轮回》12 牵引你轮回的因素
现在我们明白了当一个人的一生即将终尽时 ,此生的功能会受某些业行习气等因素的滋养 ,而引发投生的去处。那么你会选择如何面对死亡?
因识的概念已经开始向我们指出了临终忏悔和往生超度的重要性--尽可能的让你临终的现行习气不要成为堕入轮回恶道的牵引动力。而大部分人在临近命终时往往启动的现行习气是对自己的财、情、名、权等的强大执着。巴尔扎克笔下那个手握黄金不肯咽气的可怜老头--葛朗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而这种执着恰恰是极易使人堕入三恶道的牵引动因。
在我们所谈到的十二缘起中的前两个半缘起,也就是无明、行以及因识,能够发生在你过去的任何一生当中。这三者被称作牵引因,是因为他们是造就你这一辈子生命形态的主要衡量。
当我们搞明白了导致我们如今生命形态的这前两个半缘起,再接着讲述发生在今生的后七个半缘起和发生在后世的两个缘起就会容易的多,因为他们主要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似乎离我们更近和更易理解。
超越轮回》13 爱执如何产生
果识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只持续到第四缘起--名色生起的前一刻。
名色由一个人乘船来表示。名是指一个生命受、想、行、识等四个精神范畴的聚集,色是指物质现象的聚集。一个生命的精神范畴搭乘在物质现象的船里,这基本构成了一个完整生命的形态,也就是身心的开始。在生命胚胎的发育期间直到五官长成之前都属于名色。
五官的形成成熟了第五个缘起--六入,由一间空屋的六扇窗户表示。六入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这六根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这六识的所依处。六识依赖这内六根来感知外部的六境,即色、声、香、味、触、法。
当可以感知外部事相的六入开始起功用的时候,第六个缘起--触,也就是接触与感受,就顺理成章的发生了,触--在画面中由一男一女的接触来代表,大致上,这个图格象征的其实是一种分别状态。
当我们用一个由之前发生的业行习气种子所滋养出的心识经验体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接触到外部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境,从而产生新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这六识,进而就使人能够辨别物相为使人喜欢的“乐”,还是令人讨厌的“苦”,又或者是我们称之为“舍”的中性的感受。
第七缘起--受以一枝插入人眼的箭来代表。这种生动的方式描绘出“受”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中心的事实。箭插入眼的强度说明了苦与乐对于我们生活的控制程度。十二缘起里的受指的就是在母体中的胚胎通过六入接触六境,第一次开始产生苦、乐、舍三种分别感受一直到生命体能够产生情欲兴奋为止的这段时间。当然,也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受也发生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能够让我们产生苦乐和舍的分别,并产生爱执的时刻。
《超越轮回》14 掌控身心 改变命运
虽然十二缘起尚未讲完,但我们会发现,我们在不断的接近真相。通过前面关于无明、行和因识这发生在过去时的前两个半缘起,我们基本明白了,我们应该学会通过改变自己的业行进而控制自己将来的投生去处。而通过了解果识、名色、六入、触和受这四个半缘起,尤其是第六缘起--触和第七缘起--受的发生原理和过程。我们对控制我们的身心业行,进而改变命运会产生更大的信心。因为这个发生过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巨大的秘密。
那就是,既然我们对每一个当下的事物产生苦乐的感受,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行为,是依赖于前一个心识经验体通过六根来感受六境所获得的。那么毫无疑问,我们由此所产生的新的心识也必将左右下一个心识的发生,进而再产生之后的业行,然后,再发生新的心识和业行,不断连续下去。
其实这正是生死轮回轮转不息的方式。但这也恰恰提醒我们,既然当前的心识永远依赖于前一个心识而存在并作用于后一个心识,那么这个深沉的心识也必然全部承载了我们以往生命中的一切所作所为,不仅将过去所有的业行因果表现为我们现在的身心形态。并且也会将这所有的业行因果投射于未来,让我们的生命看起来没有一个开始,也没有一个终结。这看起来正象一个圆圈上的一个点,你说它是起点还是终点?
《超越轮回》15 现在,去学会改变每一个当下
现在我们知道了在一个人寿命终尽时,由“爱”和“取”所产生的“有”对于未来生的果报有着特别强大的影响力,几乎无法再改变。不过回过头让我们想一想,既然我们当前的生命就好象这个生命圆圈上的一个行进点,而这个生命圆圈的特性是无始无终。那么,我们理所当然的可以把我们当下发生的这个生命点,既定义为起点,也定义为终点。那么必定的,十二缘起也都毫无疑问的可以发生在你的每一个当下,
当下,去学会改变每一个当下。从当代生物学和物理学的角度出发,我们的生命体本就处于每时每刻分散聚合的运动变化之中,幻生幻灭。只不过我们习惯性的把它执着为一个粗大的,可以稳定存在的连续体.我们的生命相对于之前的一个当下,现在的当下正处于分散之后的重新聚合;相对于之后的一个当下,我们的生命又正处于从聚合走向分散。经历每一个当下,我们确实已经经历了一次生死。已经经历了一遍十二缘起的轮回。
所以,去学会改变每一个当下,当我们放下了这一个当下的爱欲执着,进而改变了我们的业行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会发生灿烂的变化。这决不是不可实现,如果我们有能力改变自己以往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比如从“急功近利”到“无欲则刚”,比如从“睚眦必报”到“有容乃大”。那我们就能学会控制自己的习气种子,不断的趋善避恶,直至获得究竟的安乐。
《超越轮回》16 分析你的处境
让我们先回到十二缘起里,等一会再接着讨论如何解脱轮回的事。
当我们暂时对于解脱轮回尚且力量不足的时候,那么第十缘起--有,这个在人临终时能召感未来生果报的潜在业力就会起作用,导致第十一缘起--生的发生。“生”指的就是新的生命,在图格中由妇人产子表现,在十二缘起中,“生”指的是受孕的那一刹那,而不是指脱离母胎的时候。
有了生,自然产生了标志着衰变毁坏的第十二个缘起--老死。图中由抗着重担的老人代表。十二缘起由盲眼老人开始,回归到负重的老人。让人确实感觉到我们的生命过程是如此不堪承受的迷茫和沉重。
让我们再重复一遍这个因果轮回的过程,我们的根本愚痴引发贪爱和嗔恚,这三毒导致善与不善业的造作,而善与不善业又会进一步召感六道轮回。轮回生死依着十二缘起,即第一缘起--无明激发了第二缘起--行。行终止后产生于意识的习气叫做因识,果识是因识所导致的投胎,这两者的发生间隔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因识和果识统称为识,这是第三缘起,新生命时期的开始叫做名色,是第四缘起。名色会发展成第五缘起--六入,这是胚胎的发育,当身体形成之后,就发展出第六缘起--触。由触而产生第七缘起--受。由受产生第八缘起--爱。由爱产生第九缘起--取。由取发展成第十缘起--有,也就是下一个生命开始前的最后一个阶段。由有产生第十一缘起--生,下一个生命即从生开始。生再继续形成第十二缘起--老死。
这个过程可以用三生来说明,无明、行和因识这前两个半缘起发生于过去生;果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这七个半缘起属于今生;生和老死这最后两个缘起则发生于下一生。
当我们认识到轮回生死的过程,我们会看见自己一回又一回地流转,或入善境或遇恶缘,或受痛苦,遍体鳞伤。我们一生当中曾经哭过多少回?如果一辈子所流的眼泪累积起来,要有多大的容器才能够装得下?要是连同过去生中的泪水一起合入,更是泪聚成海。同样地,要是堆积起我们过去生中死亡所遗留下来的骨骸,势必远远高过珠穆朗玛峰。而这正是有情众生的生命处境。
《超越轮回》17 死主是谁?
为什么六道轮回脱不出死主--这个凶恶猛兽的掌持。死主到底是谁?
其实当我们在读解六道轮回图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六道的不停轮转,十二缘起的发生,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基础--一那就是“我执”,也就是表现为愚痴的根本无明。无论你曾为人还是一只小鸟,或是一个别的众生,都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执着在连贯着你的生命,比如我们常常会说“我觉得”、“我以为”“我昨天”、“我爱你”等。轮回死主就是我执。
六道轮回的过程讲的越详细就越复杂。但无论如何,只要当我们破除了我执,轮回的掌控者也就不复存在,自然达到佛陀所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灭”的安乐境界。
《超越轮回》18 释迦牟尼佛也曾是凡人!
释迦牟尼佛在显现上也曾是很久以前的一位凡夫,像我们一般在轮回中转来转去。这位凡夫,最终脱出了六道轮回,同时还为其它欲脱苦的众生,教授了脱苦的方法。佛陀并不强迫我们要依循他的教法。他只是在说:我也是过来人。我也曾经历你现在身受的苦。后来我脱了苦。我脱苦的方法是这样的…如果你也想脱苦,只需依着同一条路走便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