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载]苏轼与佛印 [复制链接]

1#

一屁过江来

一天,苏东坡写了一首自认为很满意的诗偈: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首偈赞叹佛的定力,哪怕八风劲吹,佛也照样不摇不动,端然稳坐在紫金莲上。这既是对佛的定力的称赞,也是苏学士对自己定力的评价。偈写好后,东坡越看越得意,心想:“此偈一定能受到老和尚的另眼相看。”于是决定送给佛印观赏。

东坡派小厮送偈,并一再叮嘱小厮听候佛印的回信。不久,送偈的小厮回来了,只说偈已送给和尚,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东坡急了,忙问:“和尚的回信呢?”

小厮说:“没有回信。若有回信,小的怎敢不呈给老爷呢!”

东坡又问:“那么,和尚看了我的偈后说些什么话,你总该记得吧?”

小厮说:“没说什么呀!”

东坡火了:“放屁,这样好的偈,和尚看了能一言不发?”

小厮一见主人生气了,这才结结巴巴地解释说:“其他的话没有,‘放屁’这话儿倒是有的。老和尚看了之后,就说‘放屁’,然后便把偈文丢在地上了。”

“胡说!”东坡听了气得七窍生烟,连骂小厮不中用,又说佛印和尚老昏了头。最后索性划船,亲自去找老和尚算帐。

东坡气冲冲地去见佛印,老远就嚷道:“印老,刚才我呈偈请教,有什么不妥,望明白开示!”

佛印笑着问:“真的是‘八风吹不动’?”

东坡说:“当然,当然!”

佛印又问:“那怎么一个‘屁’就把你‘吹’过江了呢?”

东坡不禁哑然失笑,说:“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哈,又栽在你的手里了。”



以下是引用 缘起 在(2007-6-6 11:07:19)的发言
                                                            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菩萨的的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


     忽然,苏东坡问了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


     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


     佛印禅师:“念观世音菩萨。”


     苏东坡:“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


     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转载]苏轼与佛印

         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TOP
3#

回复:[转载]苏轼与佛印

         看到这个小故事,想到师父在讲课中还提到一个故事“书到今生读已迟”,与大家分享。




                                                  书到今生读已迟




谈过轮回,我再说一个故事,这是和苏东坡齐名的大诗人黄山谷的亲身经历。黄山谷是江西省修水县人,这故事就出自修水县志。


黄山谷中了进士以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的知府,就任时才二十六岁。


有一天他午睡的时候做梦,梦见自己走出府衙到一个乡村里去,他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还叫着一个人的名字。黄山谷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面热气腾腾好象很好吃,不自觉端起来吃,吃完了回到衙门,一觉睡醒,嘴里还留着芹菜的香味,梦境十分清晰,但黄山谷认为是做梦,并不以为意。


到了第二天午睡,又梦到一样的情景,醒来嘴里又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起身走出衙门,循着梦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太婆的家门外,敲门进去,正是梦里见到的老妇,就问她有没有摆面在门外,喊人吃面的事。


老太婆回答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因为她生前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喊她。”


"您女儿死去多久了?”


"已经二十六年了。”


黄山谷心想自己正好二十六岁,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于是再问她女儿生前的情形,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太婆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以前喜欢读书,念佛吃素,非常孝顺,但是不肯嫁人,到二十六岁时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对我说她还要回来看我。”


"她的闺房在哪里,我可以看看吗?"黄山谷问道。


老太婆指着一间房间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


山谷走进房中,只见房里除了桌椅,靠墙有一个锁着的大柜。


山谷问:“里面是些什么?”


"全是我女儿的书。”


"可以开吗?”


"钥匙不知道她放在哪里,所以一直打不开。”


山谷想了一下,记起放钥匙的地方,便告诉老太婆找出来打开书柜,发现许多文稿。他细看之下,发现他每次试卷写的文章竟然全在里面,而且一字不差。


黄山谷这时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亲,老家只剩下她孤独一人。于是黄山谷跪拜在地上,说明自己是她女儿转世,认她为母,然后回到府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身。


后来,黄山谷在府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为"滴翠轩",亭中有黄山谷的石碑刻像,他自题像赞曰:


似僧有发,似俗脱尘;


作梦中梦,悟身外身。


为他自己的转世写下了感想,后来明朝的诗人袁枚读到这个故事
曾写下"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名句,意思是说像黄山谷这样的大文学家,诗书画三绝的人,并不是今生才开始读书的,前世已经读了很多书了。


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


黄山谷体会了转世的道理,晚年参禅吃素,曾写过一首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元同一种性, 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


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


苏轼和黄山谷的故事说完了,很玄是吗?


也不是那么玄的,有时候我们走在一条巷子里,突然看见有一家特别的熟悉;有时候我们遇见一个陌生人,却有说不出的亲切;有时候做了一个遥远的梦,梦境清晰如见;有时候一首诗、一个古人,感觉上竟像相识很久的知己;甚至有时候偏爱一种颜色、一种花香、一种声音,却完全说不出理由……


人生,不就是这样偶然的吗?没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只是忘了自己的旧精魂罢了。

TOP
4#

回复:[转载]苏轼与佛印

明儒王阳明的转世故事





有一次王阳明到金山寺去朝拜,觉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相识。信步浏览,走到一间关房之前,只见房门口贴了一张封条,左右观看,好像曾经住过。王阳明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请知客师父打开关房瞧个究竟,知客师父连忙道歉说:


"对不起!这间关房是我们一位老祖师五十年前圆寂的地方,里面供奉着他的全身舍利,他老人家遗嘱交待不可以开启,请您原谅,千万开不得。"


"既然房子设有门窗,那里有永远不能打开的道理?今天无论如何请您慈悲开下来看看!"  


由于王阳明一再请求,知客师父碍于情面无法违抗,只好万分为难地打开房门,让王阳明进去。昏黄的夕照里,只见一位圆寂的老和尚亘古如昔地端坐在蒲团上,王阳明一看,咦!怎么和自己的容貌如此的相像?举头看去,墙上还有一首诗,写道:  





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  


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原来王阳明的前生就是这位坐化的老和尚,昔日自闭门扉,今日还来自启,为后世子孙留下一点证明。王阳明为了纪念这件事,曾经在金山寺留下诗句: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阳水底天;  


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A48E7B;text-align:right">「该帖子被 空语 在 2007-6-6 9:45:25 编辑过」
TOP
5#

回复:[转载]苏轼与佛印


      想想,我们今生的佛缘,可能都是生生世世寻求的结果.也可能那些佛经,当我们又能深入进去,品尝到其中的美妙时,我们在生生世世的轮回中也不知读过多少遍了...

TOP
6#

回复:[转载]苏轼与佛印

禅宗第五祖弘忍的转世故事




     禅宗第五祖弘忍也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转世因缘,弘忍前生是破头山下的栽松老者,仰慕四祖道信,请求披剃出家,道信嫌他年纪老大,不能广化十方,只好安慰他说:
     "如果你去投胎再来,我或许可以住世等你几年。
"
     老人拜别四祖,走到溪边,看到一位浣妙的姑娘,就请求说:

     "姑娘!我能不能借你家一住?
"
     "我上有父兄,不能作主,你可以去请求他们。
"
     "必需你承诺答应,我才敢前去。
"
     这位姑娘一看暮色苍茫,一位老人求宿,于是点头答应。说也奇怪,这位没有出嫁的姑娘回了家,竟然怀孕起来,父母认为败坏门楣,就把她赶出了家门,作佣里中。后来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这位不幸的母亲想把这个不祥的孩子丢弃河中,小孩子竟然逆流而上,只好一面求乞抚养他成人。由于不知父亲来历,因此里中的人都叫他做“无姓儿”。无姓儿六、七岁的时候,长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有一天道信禅师弘化到此地,无姓儿看到道信禅,亲热地拉住禅师法衣不放,要求道信度他出家;禅师一看,一个稚龄的小孩,就摸摸他的头说:

     "你年纪太小了,怎么能出家呢?
"
     "师父!过去你嫌我太老,现在又嫌我太小,究竟何时才肯度我出家?"无姓儿宛如大人口气地质问禅师。

     道信一听,忽有感悟,赶忙问他:

     "小孩童,你姓什么,叫什么?家住那里?
"
     "我叫无姓儿,家住十里巷。
"
     "人人都有姓氏,你怎么打妄语说自己无姓呢?你究竟姓什么?
"
     "我以佛性为姓,所以无姓。
"
     道信听了非常欢喜,小小年纪,口气如此之大,实为三宝龙象,佛门法器,后来把衣钵传授给他,成为禅宗的第五祖,门下弟子辈出,为中国禅宗大开灿烂的花朵。


TOP
7#

回复:[转载]苏轼与佛印

    佛法甘露自古就滋润着人们渴望探寻真理的心,古代的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也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参禅悟道的故事,故事莞尔,也给人回味、启发。。。




苏轼和法印参禅




 苏轼经常和法印一起参禅悟道。


   苏轼自觉是才子,性情较顽皮,经常欺负法印。 一日,苏轼和法印又在一起坐禅。


   苏轼见身旁法印对周遭毫无知觉,便问法印:“法印,你觉得我现在像什么?”法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又问:“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吗?”法印说:“像什么?”苏轼哈哈大笑后说:“我看你像尊屎”


    苏轼自觉很好笑,回家后与苏小妹说起,还止不住的笑。苏小妹看着哥哥,很是疑惑:“你自以为逞到口舌之利了?亏你还经常与法印一起参禅,佛家说,心中所想即所见。法印是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尊佛,而你呢?自己想想吧!”


     心中所有即眼中所见,你每天都看见了什么?






A48E7B;text-align:right">「该帖子被 空语 在 2007-6-6 10:14:06 编辑过」
TOP
8#

回复:[转载]苏轼与佛印

鸟窠禅师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


 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幺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官场浮沈,勾心斗角,危险就在眼前。
    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转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听了,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原来是如此平常的话,感到很失望地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


 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TOP
9#

回复:[转载]苏轼与佛印

禅机妙趣----高僧真仪




一天,唐代相国裴休来去寺院里烧香拜佛,主事僧忙着接待。烧完香后,裴休颇有兴致地观赏高僧壁画,他问道:“那是什么图相?”
  主事僧答道:“高僧真仪。

  裴休又问道:“真仪可观,高僧在哪里
?”
  寺里的僧人没人能对,裴休非常扫兴,问道:“寺里可有参禅之人
?”
  主事僧忙说道:“最近一僧人来投奔,平时做杂事,看样子很像禅者。

  裴休一听,大感兴趣,问道:“能否与我相见呢
?”
  众人找来希运禅师,裴休看到后,精神一振,施礼道:“裴休有一问题,寺里的众僧不愿开示,恳望上人为在下指教。

  希运禅师说道:“请相公咨问。

  裴休就把问主事僧的话又拿来问希运禅师。希运禅师突然喝声叫道:“裴休!

  裴休答道:“在
!”
  希运禅师又问道:“在哪里
?”
  希运禅师的问话,在场的人无不悚然若惊,立即明白此心此身。

  裴休禀赋聪慧,如获至宝,说道:“吾师乃大德!为什么自甘埋于此地呢?”于是,执弟子之礼,将希运禅师迎入府中。


TOP
10#

回复:[转载]苏轼与佛印

[em3][em3][em3][em3][em3][em3][em3][em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