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有非常、唯有、維繫等意思。此處兩個「惟」字是“非常”的意思。心有人心、道心之分,人心是煩惱不安的心,道心是清靜自在的心。人心是非常危殆頑固極難破除的;而道心是非常隱微脆弱極難建立的。這兩個心其實是同一個心,只是「識」與「智」的轉變而已。他們常在方寸之間角力著,若不去找到一個將轉人心變為道心的辦法,最後人心只有危者愈危,而道心只有微者愈微了!
這個轉人心成道心的工夫聽起來似乎不難,但要認清「人心」與「道心」在身中變化的真相,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這之前,你必需先在自身中感受到「內心」的確切位置,看出人心與道心的轉換發生在身中的什麼地方?看出內心的那股衝動是什麼組成等等,才能得到正確的入手。否則想要修人心返道心,想要轉識成智的課題,便都要淪為空談。這內心的位置是那麼的重要,因此佛家有「直指人心」的教義。
但要探究以上這幾個問題,實在是一項非常艱鉅的工程,這內心的位置到目前為止,科學界還無法驗證。這就像有時你的內心充滿著愛,但科學數據卻無法檢驗出你的心中正懷著愛是一樣的。因此這內心的真相,若非在自身中經過長期的反觀覺察,終其一生都無法清楚明白的。所以舜在禪讓天下時特別提醒禹,想要允執厥中,得先要在自身上認清「人心」及「道心」的位置及其一切變化的樣貌才行。而突破這個難題,正是要深入中國禪的首要工作。(有關人心究竟在何處,請上黃庭禪官網[url]http://www.htz.org.tw[/url]下載「失落的內心」一文參考便能明白。)
惟精惟一:
此處兩個「惟」是”唯有”的意思。「精」是沒有雜質,「一」是沒有分別。透過返觀覺照,漸漸使心中沒有雜質,沒有分別,唯有精一的實相,這就是惟精惟一。那麼「精一的實相」最後剩下什麼呢?就是剩下心的本質。而心的本質又是什麼呢?就是一股清真浩然的氣而已!
為什麼心講到最後是一股氣呢?這點解釋起來有點麻煩,但我還是得勉強說明。回想一下,每當你內心的情緒動盪時,當你覺得心浮氣躁時,胸中是不是都有一股能量在激盪著呢?你有沒有發現,胸中的氣一動就心浮氣躁,胸中的氣一靜就得到安寧。如果你的體驗也是這樣的話,那麼不就證明情緒是一股氣所組成的嗎!再說得更簡單一點,你的心就是氣所組成的,因為心動就是氣在動盪的緣故,心靜就是氣正處於平靜的緣故。
然而從理智上來說,氣在胸中不論是動、是靜,都本無好壞的意義,因為能量畢竟只是能量嘛,就像天上的雲、地上的水,愛怎麼飄、怎麼流都自在,有什麼好煩惱的呢?然而每當人們胸中的能量開始飄盪時,他們總是無法像太虛一樣,靜靜的看著它自由的漂盪流動,反而在它起伏變化時,會加上貪嗔痴愛等分別知見,甚至恨不得馬上把那股氣血去之而後快。這種對氣血分別取捨的知見,既不「精」,也不「一」,毫無能量的實相可言,因而使自己身陷煩惱罣礙裡面,這種在胸中能量上分別取捨的知見,就是人們深深被情緒所苦的真正原因。
因此解脫情緒困擾的究竟辦法是,每當你發現情緒能量已在胸中悄悄升起時,要即刻反觀胸中氣機變化的實相,“不把能量當情緒看,只把情緒當能量看。”此刻胸中的能量若能不代表情緒,回到它本無意義的精一本質,那麼不論它在胸中怎麼動盪,你都可以輕鬆面對而不升起煩惱的。這便是古聖先賢教導人們,靠著精一實相就可以在情緒當下即刻解脫出來的妙法。
這妙法總隱藏在對「氣」不分別取捨的本質裡面,隱藏在對氣的精一實相裡面,它是本來所具有的,因此這種安寧不必思維上的邏輯解釋,也不假任何外求而得,更不須要任何課程的技術而得,它是從顯現內心本質的精一而得。這種源自本質安寧的學問就叫「禪」。
允執厥中:
「允」是信實、穩當、完全自然的意思。這個允字若加個口字旁,就是小孩子吸吮母奶的“吮”字,引申為追隨著一個根本不要離開的意思。「執」是握好、別讓它失去的意思。「允執」是很自然的穩穩握持著,須臾不離心性精一實相的根本,無一毫勉強中斷之意。
「厥」字若加個草字頭的話,就是蕨類的蕨。在原始的荒野你會看到很多的蕨類,它是一種上古到現在風貌一直都沒什麽改變的植物,因此這個厥字可以引由為最原始、最本來的意思。說穿了就是在影射我們的本心本性。
「中」這個字有好幾層的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內在的中,就是要懂得往身中去觀照,而不是一直往外看。第二層意思是位置上的中,在身體最核心、最中央的地方。它是在兩乳之正中,也是在上丹田和下丹田的正中,道家稱它為中丹田;佛家稱它為心輪;儒家稱它為心地、方寸;最遠古的先哲稱它為黃庭。一般人常說胸口有個八卦,就是指這個人心及道心互變的所在,而這也正是河圖中黃一點在人身的地方。第三層意思是心法的中,也就是指不偏不倚的心、不貪不嗔、不分別取捨的心、活潑自然、恰到好處的心。
「厥中」就是最本來的心、最不偏不倚的心、最不貪不嗔的心、最自在天然的心、最至善實相的心。「允執厥中」就是時時保持著黃庭方寸之地的實相,不論外在環境多麼顛沛造次,不論胸中氣血多麼動盪起伏,都能秉著對氣血不知別取捨的正見,還給能量清真的實相與自在流動的空間,不對它有一點好惡分別,那麼當下就能獲得安寧。能時時允執這樣的心,護持這樣清真的本質,就叫做「允執厥中」。
想想這真是件了不起的事,在科技如此昌明的時代都還不能驗證的事,古聖先賢在那麼久遠的世代之前,就已經提倡了如此正本清源的學問,點出了人心道心的明確位置,還教導我們如何從中解脫出來的道理,這實在是件了不起的成就!返觀今日世界的人心危機四伏,正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時候,要救正這樣的世界動亂,也只有老祖宗「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學問,才能導正這個艱危的局面。因此我深信,這個博大精深的古中華文化,必定在全球人類的眼前再度掘起!
(但這個如此究竟的學問卻有個缺點,那就是稍微深了點!人們聽完之後總是如墮五里霧一般,摸不著頭緒,這是常有的現象。因為這心法是一種感覺,當你還沒體驗到內心起伏的位置在哪兒?沒有體驗到情緒發動時黃庭裡的一團氣如何捆綁你?沒有體驗到情緒來襲時如何把它看作是無意義的雲水能量?你有這麼多問題未曾親自在身中練習體驗,當然會有很深的懷疑,這在所難免的。也正因為這些艱深的障礙,不僅困倒無數學禪的人,也使得這門絕學難以快速的流傳。)